經過近三年的技術攻關,近日,我國成功突破高速磁浮系列關鍵核心技術,時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青島正式下線,這標志著我國在高速磁浮技術領域實現重大突破。值得靖江人驕傲的是,靖江籍中國科學院院士,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、校學術委員會主任,著名鐵路工程動力學專家翟婉明的團隊參與了此次研發,翟婉明也擔任這一國家級項目的專家組成員。
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,目前高鐵最快的運營速度是復興號的350公里時速。我國時速400公里動車組也正在研制中。此次下線的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時速則高達600公里。我國高速磁浮項目于2016年7月啟動,經過近三年的技術攻關,課題團隊成功突破高速磁浮系列關鍵核心技術,車輛、牽引、運控通信等核心子系統研發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,解決了超高速工況下車體輕量化、強度、剛度、噪聲等系列難題,開發出輕質高強度的新一代車體,研制出了高精度的懸浮導向、測速定位裝置和控制系統。此外,在牽引系統和運控通信方面,也都做了大量技術創新。目前,牽引系統和運控通信系統均已完成試驗樣機研制。
“此次在青島下線的高速磁浮列車,是我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‘先進軌道交通’的重點專項課題,相比于世界首條商業運營的上海磁懸浮示范運營線,這一項目基本實現了自主掌握。”翟婉明告訴記者,他的團隊成員參與了整個項目的研發,主要負責項目的動力系統分析研究。
翟婉明介紹,此前常導高速磁浮列車的最高運營速度,是德國技術在上海的磁懸浮示范運營線中實現的時速431公里,即使是最高試驗時速,也只有500公里/小時左右。相較而言,青島下線的高速磁浮列車時速定位比較超前,達到600公里/小時,這是常導磁懸浮在以前沒有達到的速度。